close


很多書都說, 自由貿易(這邊特指國際貿易)可以帶領經濟的發展

原因不外乎幾個



1. 不用每個東西都自己做, 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換取別人擅長的

(也就是交易的最初的目的)

因此交易的雙方都可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最大生產力, 效率增加

書上很喜歡舉個例子, A國善做農業, B國善做飛機工業

假如A國用其生產力去做飛機, 可能做不了幾台

而B國因為糧食不夠只好用部份生產力去種田

最後兩國都無法達到最佳的生產力

而假如兩國交易的話, A國專心種田, B國專心做飛機, 對兩邊都好

這個例子的意思就是, 國家不應該去保護某特定產業, 如飛機產業

該死的就讓他去死, 專心做自己擅長的

不過這邊有個問題, 很難去定義什麼該是擅長的

有些商品的價值就是比其他商品高, 例如做飛機跟種田

大家都想發展經濟價值高的產業

所以我想適時的保護或國家主導發展某種產業還是必須的



2. 市場擴大, 有些產品可能原本沒有價值的, 因為市場擴大了, 其價值增加了

藉此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生產更多產品

3. 增加競爭, 適者生存, 差的東西就被淘汰了



不過自由貿易常常被攻訐的點也有幾個

1. 弱勢產業勞工失業問題

2. 很多產業外移



在失業和產業外移的問題上, 有一派的說法是, 少數人的利益被犧牲了

(譬如那些低技術要求的勞工因為其他國家人工更便宜所以失業了)

可是大多數其他人可以享受到這種轉變帶來的好處, 所以對整體經濟來說還是好的

(例如競爭太激烈, 工廠不得不遷廠到人工低廉的地方, 消費者能買到更低廉的商品,

可以有更多錢做其他經濟效益更高之消費, 同時人工低廉的地區的勞工也因為得到

工作機會而拿到相對他們地區來說算不錯的工資, 這些工資可以進而活絡當地經濟)



不過也有反對意見, 說過度的自由貿易會讓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漸漸失去競爭力

而圖利那些開發中國家

說法是(我目前的理解), 面對強大的全球競爭, 許多產業只好出走,

留下來的都是經濟效益高的產業, 不過同時也有很多人因為失業只好移轉到其他工作

而經濟效益高的產業可能所需的人才沒那麼多,但是卻能賺進很多的錢

而剩下的其他人只好移轉到生產力沒那麼高的服務業上

整個國家的GDP可能仍是增加的 (因為那些高經濟效益的產業)

不過貧富卻愈來愈不均, 所以即使GDP增加, 大部分的人的工資卻是減少的




站在小老百姓的立場, 國際貿易無疑是增加競爭

而且跟你競爭的是物價水準和生活文化完全不在同一個檔位的人

全球化讓世界變平了, 變平了也代表世界愈來愈趨向弱肉強食的世界

以前可能不用比較說蜘蛛人和蝙蝠俠誰比較強, 因為在不同的漫畫不同世界

不過當世界變平後, 蝙蝠俠就要被蜘蛛人巴假了

而且, 以前的工業社會, 失業時的移轉還算好移轉

可能從務農移轉到低技術勞工而已, 因為技術層面低所以容易轉

但是現在, 你要低技術勞工移轉入高科技行業, 光想就覺得很難了

如何在實現自由貿易的情況下, 又實現公平原則, 又不失競爭力

未來國家發展, 這幾個方面的問題要好好解決



好累...待續...假如還有的話.....


--
It's a long lonely journey from death to birth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vinha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